一、BIO
在JDK1.4出来之前,我们建立网络连接的时候采用BIO模式,需要先在服务端启动一个ServerSocket,然后在客户端启动Socket来对服务端进行通信,默认情况下服务端需要对每个请求建立一堆线程等待请求,而客户端发送请求后,先咨询服务端是否有线程相应,如果没有则会一直等待或者遭到拒绝请求,如果有的话,客户端会线程会等待请求结束后才继续执行。
二、NIO
NIO本身是基于事件驱动思想来完成的,其主要想解决的是BIO的大并发问题: 在使用同步I/O的网络应用中,如果要同时处理多个客户端请求,或是在客户端要同时和多个服务器进行通讯,就必须使用多线程来处理。也就是说,将每一个客户端请求分配给一个线程来单独处理。这样做虽然可以达到我们的要求,但同时又会带来另外一个问题。由于每创建一个线程,就要为这个线程分配一定的内存空间(也叫工作存储器),而且操作系统本身也对线程的总数有一定的限制。如果客户端的请求过多,服务端程序可能会因为不堪重负而拒绝客户端的请求,甚至服务器可能会因此而瘫痪。
简述BIO模型中服务端与客户端的响应过程
serverSocket
先要和端口
进行绑定
accept方法
,等待客户端的连接,这个方法是阻塞式调用
,也就是说,要一直等待客户端的连接响应,不做其他事情,一直等,(被阻塞的还有InputStream.read()、OutputStream.write(),这两个也会一直等待客户端的响应)Socket
对象,绑定
服务器的ip地址
与端口号
,与服务器进行连接客户端的socket信息
,连接成功io流
,实现全双工通信
结束连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