逻辑的目标
对有道理的说话做系统性的研究。
增强说话与思考的能力。
最终目标是让讲话有道理,并能理解他人反驳的理由。比如两个人因为买衣服时颜色的选择而吵架,原因通常是因为对颜色的主观认同,背后可能有客观或受欢迎的道理。争吵是因为假设背后的道理存在客观标准,有人因追求自我而不遵循大众喜好的理由,指出颜色好看的争吵是无谓的争吵,意识到争吵无谓就不要再继续争吵了。
普通学科与逻辑学不能简单类比
- 懂理财才有好晚年? 懂得一些理财知识和方法无疑是有益的。经济学家们也普遍倡导合理理财,通过有效的资产配置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。例如,学习一些基本的投资知识,了解股票、基金、债券等不同投资产品的特点和风险,能够帮助我们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。
然而,不懂理财知识并不一定就意味着会有凄凉的晚年。生活中,我们也能看到一些人虽然对复杂的理财知识知之甚少,但他们通过踏实工作、勤俭节约,同样积累了一定的财富,过上了安稳的生活。而且,即使自己不精通理财,也可以通过与专业的理财顾问交流,或者向善于理财的朋友请教,来获取合理的理财建议。这就如同我们不一定非要成为厨师才能品尝到美味佳肴,只要懂得寻找合适的资源,同样能够享受美食带来的愉悦。 - 虽然每个人都知道物体会动、看得到光、也会使用电器,但不是每个人都是物理学家。虽然但是懂一些物理原理对安全有好处,至少在电器的安全使用上有些概念。
- 虽然每个人都知道食物放久不能吃,但并非都是生物学家。
类比论证在生活中的困境
虽然都会说话与判断道理,但学逻辑有益沟通。理解类比论证的问题,避免不合理推论。
生活中,父母常常会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进行类比,这种类比的初衷可能是希望激励孩子进步,但往往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,甚至引发亲子之间的矛盾。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,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、兴趣爱好和学习方式,简单地将两个孩子进行类比,并不能全面、客观地评价孩子的表现。
要及时反思自己是否存在不当类比。我们要明白,即使类比论证的推论看起来没有道理,也不能就此判定结论一定错误。在某些情况下,可能只是类比的方式不恰当,但结论本身可能是有一定合理性的。然而,为了避免陷入错误的思维陷阱,我们需要及时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,审视是否存在不当类比的情况。